对话领航移民CEO:以“过来人”视角,重新定义移民服务的温度与专业
记者:近年来移民行业争议频发,部分机构因信息不透明、承诺过度引发信任危机。作为行业深耕者,领航国际如何构建差异化竞争力?
沈超(领航移民创始人):这个问题直击行业本质。移民服务的核心不是“卖项目”,而是帮客户管理人生重大决策的风险。领航从创立之初就确立了两条原则:一是创始人必须是移民亲历者——我们团队拥有海外永居身份,经历过子女择校、税务规划等真实挑战;二是拒绝“模板化”服务,坚持“一人一策”。这种“过来人”基因,让我们能跳出中介思维,真正从客户家庭的长周期需求出发设计方案。
记者:您提到“长周期需求”,能否具体说明领航如何解决客户的核心痛点?
沈总:移民不是拿到签证就结束,而是新生活的起点。我们曾有位客户通过香港优才计划获批后,因忽视续签的居住要求,面临身份失效风险。这促使我们研发了“三维评估模型”,将税务合规、子女教育衔接、居住规划等纳入前期方案设计。比如在香港身份服务中,我们会同步对接大湾区国际学校资源,预判7年续签周期的关键节点,这正是领航续签成功率超行业均值40%的底层逻辑。
记者:面对各国政策波动,领航如何保障客户的规划安全性?
沈总:移民行业的风险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称。领航的双轨机制形成了动态护城河:一方面,香港总部与海外移民局、律所建立直接沟通渠道,确保政策解读零时差;另一方面,我们搭建了“三级风控体系”——国内顾问初筛锁定客户资质红线,海外律师评估法律风险,最后由拥有10年以上经验的专家终审。
记者:行业数据显示,70%的新客户来自老客户推荐,领航如何赢得如此高的口碑黏性?
沈总:关键在于建立“确定性”。我们要求顾问在首次咨询时必须告知三项内容:项目的最低法律门槛、平均审批周期、潜在风险点。办理项目时,我们会明确告知客户“移民局对原创性贡献的审查趋势”,而非简单承诺“百分百获批”。这种坦诚反而让客户更理性决策,也倒逼团队不断提升专业度——过去三年我们的整体获批率高出行业35%,客户自然愿意用信任投票。
记者:领航的愿景是“成为全球移民服务价值标杆”,下一步的战略重点是什么?
沈总:我们将深化“生态化服务”,从单纯的身份规划延伸至跨境生活支持。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,重点布局“香港身份+海外资产配置”的复合需求场景。未来,领航希望用五年时间,打造一个覆盖100个国家、以专业能力和人文关怀为基石的全球化服务平台,让每个家庭都能自由拥抱更广阔的世界。
【结语】
在这场对话中,“专业敬畏”与“人文温度”始终贯穿领航国际的商业逻辑。从移民亲历者到行业革新者,这家以香港为起点、扎根大湾区的企业,正用体系化的服务能力和长期主义价值观,重塑人们对移民行业的认知——在这里,每一个身份规划的背后,都是对人生可能性的郑重承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