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三下乡】青春“夏”乡|十五日探皖豫边邑 寻密码解振兴新章
近日,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青春“夏”乡实践团圆满结束在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为期15天的深度调研实践,带着丰硕的调研成果与思考,从合肥踏上返程西安之路。实践团行前周密筹备,不仅做了充分的背景调研,更分别与六安市叶集区、洪集镇、三元镇、平岗街道的四位团委书记建立联系,及时沟通行程细节,为此次实践的高效有序、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红色铸魂:文旅融合激活内生动力
实践团以红色基因寻根为起点,在叶集区红色文化展览馆、平岗切岭、霍邱县苏维埃二区政府旧址(芮家祠堂)及洪集镇红色文化展览馆,系统梳理了这片土地的革命血脉与“知青精神”。成员们通过史料学习、实地走访和问卷调研,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遗产,更是驱动当代叶集文旅融合、凝聚人心的核心动能。
产业筑基:多元协同打造集约样板
产业模式深度解码是实践核心。团队足迹遍布平岗街道富岗村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(花田岭上民宿、万亩桃园)、洪集镇会馆村稻虾共作基地、三元镇新塘村“沣如玉”稻米全产业链、娃娃鱼养殖基地及沣桥村“守面人”非遗工坊。通过与文旅公司负责人台启墩、农技专家陆多红、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李文竹、种植大户梁德龙及非遗传承人桑宏山的深度访谈,并亲身参与果实采摘、挂面制作,实践团系统剖析了叶集如何通过特色农业集约化、产业形态多元化(桃园、稻虾、稻米、木耳、吊瓜、娃娃鱼)及非遗技艺市场化,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与价值提升。三元镇新塘村“一村多品”的产业布局,生动诠释了“小体量”县域的整合优势。
治理聚力:“无事找书记”创新善治路径
治理创新经验的提炼为实践带来深刻洞见。在“无事”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的发源地——洪集镇会馆村,实践团专访党支部副书记李强,解码了这一通过主动服务化解矛盾、凝聚民心、提升治理效能的“叶集方案”。这一创新机制因其可复制性和实效性,成为实践团重点研究的“叶集经验”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从初抵时的探索热情,到离别时的理性沉淀,十五天的沉浸式调研让实践团成员对叶集的发展逻辑有了深刻认知。他们清晰地看到,作为典型的“边界县域”,叶集通过红旅融合铸魂引流、特色产业筑基增收、精细治理聚力增效的三维发力,有效破解了资源分散、动能不足的共性问题,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同类型县域,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“小体量高整合”振兴样板。
据悉,实践团返程后,将系统整理分析此次调研获取的一手资料与问卷数据,凝练成详实可行的“叶集经验”策略方案,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,提交当地政府,为叶集及同类地区的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贡献学术智慧与实践参考。本次“三下乡”活动,正是青年学子深入基层、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。希望同学们以此为起点,将所学所知融入广袤乡土,在躬身实践中奋力践行“乡村振兴,青年先行”的青春诺言!(通讯员 王蕊 卯明骏 刘峻赫 逯彦鹏 王玉涵 李茜梓 史文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