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创电气--从徐州到全球:李超飞30 年只做一件事,闯开国际市场!
谁在幕后守护着我们餐桌上的每一份新鲜?谁用科技为冷链行业闯出了一条通往智能化的新赛道?在江苏徐州,有一位企业家用 30 年深耕给出了答案 —— 他就是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超飞先生。从一台组装的黑白电视机起步,到带领企业成为全球冷链控制领域的隐形冠军,他的创业故事里藏着中国智造突围全球的密码。近日,强华信息《制冷快报》记者与李超飞深度对话,解码他的“冷链版图”。
初心如磐:从修电视到叩开冷链之门
1996年的创业抉择,对李超飞而言像一场“命中注定”。这份缘分早在大学时就已埋下伏笔。1988年,17寸黑白电视机还是凭票供应的紧俏货,正读大学的李超飞靠着一把电烙铁、一个万用表、几把螺丝刀、钳子这样一些简单的工具,组装电视机赚到了日常生活费。这份对电子控制的痴迷,成了他日后深耕行业的精神底色。
毕业后的李超飞成了单位里的“维修达人”。同事的电视、音响坏了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。“修不好会愧疚,像欠了别人东西。” 这种对解决问题的执念,让他在1996年毅然辞职 ——“上班收入固定,但创业能让技术创造更大价值”。阴差阳错间,他瞄准了当时还是冷门的冷链控制领域,精创电气的故事就此开篇。
破难前行:用“死磕”精神啃下硬骨头
创业初期的精创,每一步都像是在泥泞中艰难跋涉。首款数字温度计 DS-1 的研发,就卡在了关键芯片的采购上。“当时指针式温度计是主流,数字款的核心芯片没人知道在哪儿买。” 李超飞派员工驻守深圳寻找,那两个月里,这位员工排除采购过程中的重重困难,始终坚守岗位,终于成功找到芯片供应商。当DS-1批量上市时,精创已成为国内少数能生产数字冷链仪表的企业。回忆起这段经历,李超飞眼中满是对员工的敬佩与感激。
更难的是精创CPU-C检漏仪的研发。李超飞带着团队扎进深圳福田村的出租屋,一待就是五六个月。“有天早上醒来,发现行李、现金全被偷了,大家裹着被子面面相觑。”即便如此,团队里没人提过放弃,硬是在简易的工作台上完成了核心算法调试。这款检漏仪后来成了空调、冷链设备厂的标配,也帮精创彻底打开了行业知名度。
30年里,李超飞的角色从“技术骨干”蜕变为“战略掌舵人”。他跑遍国内外的管理课堂,将学到的 “精益管理”“智能制造” 融入企业血脉:从亲自画电路板,到搭建全球研发网络;从担心订单不足,到升级智能制造工厂,布局10余个国家的本土化团队。“领导不是自己干,是让每个齿轮都转对方向。”
布局全球:在“内卷”外开辟新战场
如今的精创电气,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外。李超飞的目标更显激进:未来3-5年,把国际业务占比提升至70%-80%。“国内市场卷到拼价格,海外却在拼技术、拼服务,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。”
为了这个目标,精创的“全球棋盘”越铺越大:在美国硅谷、英国伦敦、巴西、泰国等国家地区设立海外子公司及制造基地,在深圳上海、南京设立分公司及研发中心;品牌影响力及业务网络延伸至全球。
当然,全球化从不是一条坦途。文化差异、本土化竞争,都曾让精创头疼不已,李超飞带着团队兢兢业业,终是一步步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跟。面对如今的中美关税波动,李超飞也早有规划:通过成熟的供应链布局,确保在关税变动环境下,供应链始终保持稳定,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。
创新为魂:把7%的营收砸进研发
走进精创的实验室,总能看到工程师围着冷链设备调试代码。这里每年要投入的研发费用,占营收近7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“钱要花在刀刃上 —— 刀刃就是产品。”李超飞的“产品第一主义”贯穿企业运转的每个环节。
他认为,产品是企业与用户产生关联的唯一载体,只有做好产品,才能赢得用户信任、创造价值。“我们倡导产品第一主义,就是要引导全体员工关注客户需求,聚焦产品研发和服务提升,避免资源浪费在无关方面。内部管理应围绕产品和服务展开,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最终目标。”李超飞解释道。
“不是所有创新都要做,只有能解决客户痛点的才值得投入。” 李超飞带领精创电气通过一系列措施,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,适度控制创新速度。“我们专门成立了标准化委员会,对新材料采购、新型号更换等进行严格评审,确保必要性。同时,在产品导入前,需提交详细的市场分析报告和可行性报告,经多部门评审通过后,方可进入下一阶段。此外,我们拥有国家级实验室,所有开发产品都要闯过多重考验:零下40℃的低温测试、连续 1000 小时的稳定性运行、电磁干扰抗性检测、盐雾测试、温湿度测试、环保测试、静电测试、雷击测试…… 并在生产部进行试制和小批量生产,确保产品完全合格后才予以验收。”通过这套严谨的流程,精创电气实现“出品即精品”,源源不断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创新产品。
下一个十年:在“平稳期”挖深护城河
谈及冷链行业的未来,李超飞保持着清醒的判断:“高速增长的时代过去了,但刚需还在。”他认为,未来十年,行业会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效率提升”——消费降级倒逼企业精打细算,更节能、更智能的冷链设备会更受欢迎。“冷链的未来在‘智’造,不是‘制’造。”
为此,精创电气制定了详细的发展战略与规划。“我们会循环制定三年战略规划,并每半年进行复盘。在国内市场,我们将挖掘新的增长点,提升市场占有率,适度整合行业资源;在海外市场,继续加大投入,提升国际业务占比。同时,通过科技创新,保持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。”李超飞介绍道。
在市场拓展方面,精创电气积极布局目标市场与潜在业务领域。“AI 技术为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。我们自主研发的冷库用云计算节能系统,通过算法和数据采集,可实现 24.39% 的节能效果。此外,我们还在推进变频技术在冷库和商用冷柜中的应用,目前变频器已推出,为机组厂家提供配套服务。同时,我们的精创冷云致力于打造开放、协同的智慧生态,涵盖冷链全链条管理云、工业控制管理云、HVAC 智能维保云等,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慧解决方案。” 李超飞表示。
人才是李超飞最看重的“护城河”。精创在深圳设立了以云技术和人工智能研发为主的团队,在南京组建了数字营销和电商团队,在上海和美国硅谷也设有团队。通过在不同地区设立机构,吸引当地优秀人才,规避本市人才短板。“我们对内部员工也有一套完善的培养机制,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,为公司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” 李超飞强调,“把对的人放在对的地方,比什么都重要。”
从组装电视机的大学生,到全球冷链科技的领航者,李超飞的30年,是中国制造业“专精特新”的生动缩影。他对行业的深刻洞察、对创新的执着追求、对企业发展的清晰规划,无不展现出一位优秀企业家的卓越风范。在李超飞的带领下,精创电气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全球冷链科技的巅峰。在这条冷链科技的新征程上,精创和他的掌舵人,还在继续书写着属于中国智造的精彩故事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价值,以中国智造的力量推动本土品牌迈向世界级行列。